9月20日,“社区医防融合学术交流会”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社区卫生 。会议由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主办,聚焦数字化赋能基层医防融合,全国多地基层卫生领域从业者共探健康服务优化路径。
多地经验共鉴社区卫生 ,解锁医防融合新路径
会上,大渡口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专职副书记胡晓琳致辞介绍,大渡口区以“素质赋能、服务下沉”双引擎推进医防融合,人均预期寿命达80.6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13%,全区甲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达67%,建成覆盖全辖区的健康信息平台,创新“1+1+1”数字健康服务企业模式获评全国健康企业建设推广优秀案例社区卫生 。
大渡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大渡口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兼)聂晶从系统体系构建“义渡家医”品牌打造、服务模式创新到数字赋能,全面梳理了大渡口区医防融合的系统路径与实施成效,为各地推进区域协同与资源整合提供了宝贵经验社区卫生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长洲区大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方惠以《互联网+医防融合慢性病健康管理探讨》为题,介绍“防、管、诊、治、康”五位一体慢病健康管理路径,通过高血压试点和慢病管理平台构建,形成“一纽带、二抓手、三统一、四融合、五机制”实践框架,为基层“互联网+医防融合”提供可复制推广样本社区卫生 。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吴玉林以《医防融合下社区专病门诊的新桥实践》为题,围绕“两病”专病门诊,从体系构建、团队协作、信息赋能到多跨协同,呈现了该中心的实践路径社区卫生 。他表示,通过这些方式,不仅使就诊量增长,减轻了患者医保负担,还获得多项权威认证,打造出可复制的“新桥模式”,为基层医防融合专病管理提供了参考。
数字化赋能社区卫生 ,破解基层医防融合痛点
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是大渡口区推进医防融合的缩影社区卫生 。该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鲍教洪以《数字化赋能医防融合》为题,结合中心在公共卫生、家医签约、老年健康、计划免疫、基层体检等领域的具体探索,分享了实践与思考。
中心打造计划免疫“三维联动”数字平台社区卫生 。平台经智慧信息中枢,实时公示疫苗品种、采购批次等34项核心数据,实现接种信息“一屏可查”;借助疫苗冷链电子标签与物联网温度监测系统,实现疫苗全流程溯源与效期智能预警,超温15分钟同步提醒;升级便民服务矩阵,开通“疫苗日历”智能提醒,对接“渝快办”实现接种记录线上查询,改变传统接种“信息不透明、流程繁琐”问题。
针对老年人健康体检“跑多次、报告易丢”难题,中心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发体检报告查询功能社区卫生 。老人完成体检后,系统自动向预留手机号发提醒,家属或老人可直接查看可视化报告,异常指标进行标红,有图表解读,末尾附家庭医生健康建议与复诊指引,支持一键预约就诊。春晖路街道老人称:“以前取报告要跑两趟,现在在家就能看,还能转发给外地子女,很方便。”该举措使体检从“取报告”延伸到“促干预”,形成健康管理闭环。
此外,中心在门诊大厅、社区健康小屋部署多台健康一体机,居民刷身份证、医保卡或人脸识别即可自助完成血压、血糖、中医体质辨识等10余项基础检查,数据实时上传至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卫生 。一旦检测值异常,系统会立即推送警报给家庭医生,实现“早发现、早干预”。而微信医保一键支付功能,则通过对接医保支付平台与微信支付平台,让居民在线预约、现场确认后即可完成缴费,省去多窗口奔波,减少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大幅提升就诊效率。
在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同方面,中心构建的“医防融合数字化平台”打通公卫系统与家医签约系统数据库社区卫生 。家庭医生通过电脑或手机端,可查看签约居民的就诊记录、公卫随访数据、体检报告等完整健康信息,系统还会自动生成待办清单,提醒重点人群管理事项。居民则能通过小程序随时查阅健康档案与签约服务内容,推动家医服务从“签而有约”向“约而优约”升级。
这些数字化实践带来三大转变,服务模式从“被动、碎片化”转向“主动、连续性”管理;角色定位上,医务人员从“疾病治疗者”转变为“健康管理者”,居民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服务效能上,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管理精度和决策科学性社区卫生 。
鲍教洪表示,未来中心将持续深化数字化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海量健康数据,实现疾病预测预警和精准个性化健康管理;拓展可穿戴设备数据接入,构建“院前-院中-院后”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闭环;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数字化医防融合服务成果衔接,建立“促健康、得实惠”的激励机制社区卫生 。
本次会议为各地基层医防融合提供了经验交流平台,助力推动基层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社区卫生 。在鲍教洪的陪同下,各专家学者还参观学习了中心的数字化医防融合实践经验。学术交流环节由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洪英主持。(资讯)
(文/肖亚平 视频/张波)